合唱劇《聶耳的歌》再登國家大劇院
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(記者 應妮)由中國音樂學院出品、中國音樂學院藝術實踐中心制作的大型多媒體合唱劇《聶耳的歌》日前在國家大劇院演出。該劇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為經緯,通過合唱劇這一創(chuàng)新形式,將《義勇軍進行曲》《賣報歌》等經典作品與人生故事娓娓道來。同時,該劇從策劃、創(chuàng)作到表演全鏈條的“學院力量”,也展現(xiàn)了中國音樂學院“以演促教、演學結合”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的豐碩成果。

本輪演出由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擔任總策劃與藝術總監(jiān),匯集了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胡廷江與作曲家黃凱然,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黃訓國以及導演沈亮等國內一線主創(chuàng),金野、金剛擔任指揮,中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、合唱團與蘭州大劇院共同呈現(xiàn)。
歷經多輪打磨,《聶耳的歌》第六輪演出在藝術上更加純熟。“這一輪最特別的是把新老演員混編在一起,時間緊卻激發(fā)出更多的化學反應?!睂а萆蛄帘硎?,“這個戲每輪演出都在打磨,演員換過,學生團隊在輪替中還有新組別加入,但正是這種高頻率排練總能讓我們找到新火花?!?/p>
整部劇以聶耳的音樂創(chuàng)作貫穿始終,富有民族情感的經典旋律經由作曲家采用交響化的作曲手法全新創(chuàng)編,既不脫離聶耳原作又煥然一新。胡廷江介紹,劇中的音樂是從聶耳已經創(chuàng)作的40多首原作里精選出來的旋律作為素材,做了交響化的拓展。從《口琴曲》到《賣報歌》,從《金蛇狂舞》到《義勇軍進行曲》,飾演聶耳的黃訓國和師生們通過情境化的演繹,讓每一個音符背后的故事鮮活了起來,激發(fā)了觀眾內心深處的民族情感。

看到演員們在舞臺上的成長,沈亮非常欣慰,“6輪演出的歷練,可以明顯看到學生們的進步,因為舞臺對于大家是一個太重要的課堂和實踐基地。”
李心草表示,這種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(yǎng)模式對學生是全方位的提升,不僅能夠讓大家在真實舞臺場景中錘煉專業(yè)能力,更通過跨專業(yè)的溝通協(xié)調,讓學生提前掌握團隊協(xié)作的“軟技能”與“硬實力”。(完)
 
                文娛新聞精選:
- 2025年10月31日 17:22:47
- 2025年10月31日 14:07:16
- 2025年10月31日 13:54:25
- 2025年10月31日 11:15:13
- 2025年10月31日 11:07:29
- 2025年10月31日 10:31:18
- 2025年10月30日 17:19:11
- 2025年10月30日 17:12:33
- 2025年10月30日 16:51:05
- 2025年10月30日 16:23:13

 
                   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